全部 焦点 综合 社会 企业 国内

《赢家大讲堂》重磅推出杨雅楠《职场礼仪》:让礼仪成为职场核心竞争力

2008-03-19 15:07:00 今报在线 A | A

编辑:崔琦

2008年的北京,世界的目光因奥运会而汇聚于此,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的频率前所未有。无论是国家形象、企业形象,还是个人职业形象,都在这一年面临着更高的要求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经济管理类权威栏目《赢家大讲堂》推出了由礼仪专家杨雅楠(艺名:杨坤)主讲的《职场礼仪》课程,将“礼仪”从一份刻板的规矩清单,重塑为一套可执行、可复制的职业能力体系。

《赢家大讲堂》由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出品(ISRC:CN-A23-08-0071-0/V-C),作为一档长期在中央与地方媒体播出的经济管理日播节目,其签约讲师和特邀顾问均来自管理、营销、人力资源、沟通等领域的顶尖专家。该栏目不仅在企业管理界拥有高度认可,也被视为职场人士汲取实战智慧的公共课堂。此次将“职场礼仪”纳入课程矩阵,正是洞察到国际化背景下,礼仪已不再是“面子工程”,而是沟通效率与合作成功率的战略资源。

杨雅楠在本课程中首次系统提出“个性化礼仪”理念:“不要光学形,更要学神;因人而异、因事而异;用对方喜欢的方式去交流。”在她看来,礼仪不是千篇一律的固定动作,而是读懂他人、尊重他人、顺应情境的能力——只有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,沟通与合作才会顺畅高效。

课程共分四章——理念篇、形象篇、交往篇与宴请篇。理念篇回答“为什么要学礼仪”:它是建立信任、减少误解、降低沟通成本的工具;形象篇关注“第一印象”的可控变量,从着装、仪态到表情与站位,将“专业感”训练成肌肉记忆;交往篇切入职场高频互动场景,涵盖称谓、介绍、名片、寒暄、电话、邮件、会议与座次等细节,并提供“可照做”的标准流程与“不要做”的避坑提示;宴请篇则将餐叙这一特殊社交场景系统拆解,强调如何让氛围服务于合作目标,而非喧宾夺主。

与传统礼仪课程相比,《职场礼仪》更注重行动落地。杨雅楠将课程中的理论直接转化为可执行的动作卡和检查单,例如:名片递交如何不遮挡关键信息;首次会面三分钟内如何精准传达“目的—安排—期待反馈”;电话沟通中如何用复述与确认避免误解;邮件主题与称呼如何在简洁与分寸间找到平衡。这套“先人后事”的逻辑——先读懂人,再安排事——既朴素又高效。

为了让学员真正掌握,课程大量采用场景化模拟训练。“一次体验胜于千次说教”是杨雅楠的授课原则。学员在实景演练中完成站位与目光交流、会议发言与复述、合规提醒的时机选择等训练,让标准与分寸变成条件反射。配合音像课程的反复观看和企业集体培训,这套体系既能规模化推广,又能为不同机构定制统一的形象与服务标准。

作为我国著名的职业礼仪培训专家,杨雅楠长期为天安门集团、国家发改委、中国移动、凤凰卫视、一汽集团等提供礼仪培训与咨询。她的职业理念是——让礼仪像产品一样可执行,而不是停留在漂亮却抽象的说法。这也是《赢家大讲堂·职场礼仪》不同于普通课程的原因:它让“尊重感、专业感与信任感”稳定出现在每一次会面、每一通电话、每一封邮件与每一场宴请中。

在奥运年的中国,这门课的推出恰逢其时。它不仅帮助个人优化职业形象,更在企业与国际客户的交流中,降低了文化与沟通的摩擦,让“中国服务”在细节中赢得口碑。正如杨雅楠所言:“礼仪不是附属品,它是职业竞争力的一部分。”
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